北大校园风光-鸣鹤园

  2021年02月18日       北京大学校报        
现在人们习称的镜春园和鸣鹤园在道光年间都属于鸣鹤园。同治年间绵愉之侄瑞郡王奕誌作《鸣鹤园记》,详细描述了此园格局:“鸣鹤园在御园之南半里许,馆舍数百楹,树林阴翳,萃然佳美,洵别业中之胜地也……度桥而北,复有屋数楹,曰山水清音馆,曰临流亭,皆园中之胜境。”
从平面复原图上可以看到,鸣鹤园呈东西长、南北窄的长条形,其内多水有岛,东西水域西有福岛东有禄岛,园内山林起伏,湖泊相连,被誉为“京西五大邸园”之一。整个园子可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为起居区,以东所为主体,建筑密集,布局规整;西部为游赏区,以自然取胜,山环水绕,建筑相对稀疏,仅在大岛上布置了主建筑群。
园林正门在东南,入门后穿过假山,跨过一条形似金水河的溪流便是东所。这里是主要的起居场所,内有含清斋、和春堂、退省斋、槐荫轩、怀心书屋以及戏台等。现在这里是北大教育基金会,门前的金水河仍在。流水在古代象征财源,与基金会颇为契合。
东所西面是一座独立庭园,从小门进入,北为正堂澄碧堂,是园中举行宴会的地方。
继续向西,绕过一座高丘到达园林西部,这里有两处大的水池,夹着中央一座水岛。岛上建筑即西所,中部为庭园,院落正中凿有方形鱼池,池中立湖石;池北为正堂碧韵轩,南为悟心室,西为崇善书屋,东为清华榭。院外东南土山上还有一座重檐方亭——翼然亭。该亭建于高台之上,今从南北皆可拾级而上。其形制为重檐四角方亭,是昔日鸣鹤园中最大的一座亭子,四周树木掩映,却也遮不住它的雄伟秀丽。亭西有石砌方池,原名金鱼池,池中有大小太湖石,东西池壁中央各嵌有一个石雕兽首;亭北为红湖;亭南登山小径上有一石书“红湖”二字。北部隔水相对的是山水清音馆和临流亭,当年还有一座龙王亭,由于疏于维护,几年前倒塌了,如今已不知所踪。这一片现在是北大考古文博学院,方池、湖石以及土山上的翼然亭都在,仍可供人缅思往迹。
咸丰十年(1860),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一墙之隔的鸣鹤园也遭到严重破坏,园内建筑大多残毁,仅余翼然亭被较好保存下来。光绪时奕譞有诗这样写道:“鹤去园存怅逝波,翼然亭畔访烟萝。百年池馆繁华尽,匝径松荫鸟雀多。”后来园林有所恢复,但民国初年徐世昌租下两园,大量拆除园中建筑,将木料运回老家,使鸣鹤园再次遭受巨创。其后鸣鹤园归陕西督军陈树藩所有,1928年被燕大购入,成为新建校园的一部分。
今之鸣鹤园已非原来面目,1992年在赛克勒基金会的资助下北大对鸣鹤园进行了修复,并在外文楼之北建了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馆内藏品2万余件。赛克勒博士(Dr. Arthur Mitchell Sackler,1913-1987)是美国著名的艺术品收藏家,收藏有大量的中国青铜器、玉器、瓷器、家具、佛像等艺术品,1986年曾为博物馆奠基。早在1926年,燕大校长司徒雷登就曾设想在燕园建一座博物馆。这所1992年建成的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是中国大学中的第一所考古博物馆。博物馆西南池边的雅亭旁有一巨石,上面镌刻着“鸣鹤园”三字,由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题写,为赛克勒基金会捐资修复时所立。


联系我们

微信订阅

   
  朋友圈每日精彩文章